科幻产业的发展阶段和演进规律:从1.0到3.0!
我国科幻产业在政策扶持、科技创新、文化消费繁荣的推动下,快速发展起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科幻产业也离不开本国科技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支持。概观国内外科幻产业的演进规律,主要经历了从1.0到3.0的发展阶段,在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影响下,科幻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逐步形成“科幻+”的产业生态。
一、科幻1.0:以科幻文学为主导的想象力消费
西方科幻文学伴随着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兴起。1918年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诞生。1926年美国出版人雨果创办杂志《惊奇的故事》(Amazing Stories)提出了“Science Fiction(科学虚构小说)”的概念。20世纪30到60年代,西方科幻文学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克拉克、阿西莫夫等科幻大师。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科幻往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延伸,发展出新浪潮、赛博朋克等流派,突出对于现代科技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想象、反思和重构。
中国的科幻小说最早可追溯到晚晴和民国时期,但真正发展于20世纪70—80年代。在当时学习苏联的背景下,科幻小说以叶永烈等作家倡导的“科学文艺”形式,成为科普传播的载体。80年代中后期,在经历“科文之争”之后,中国科幻逐步摆脱“科普读物”的局限,创作类型多元化。进入新世纪,在国家科技创新和文化振兴的推动下,中国科幻加快发展,科幻作家和作品不断涌现,刘慈欣的《三体》从2008年到2010年连续出版了3部,2015年斩获雨果奖,在国内掀起科幻热潮。
科幻文学是工业文明、现代科技和文学创作结合的产物,富有对科学的想象力和对文化科技的包容性。科幻产业1.0,是以科幻文学为主导的想象力消费时代。
二、科幻2.0: 影视和科技结合的科幻视听消费
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以来,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视听媒介取代阅读媒介,成为世界性潮流。美国通过发达的电影工业化体系、完善的投融资模式和发行网络,打造了星球大战、漫威宇宙等全球超级IP,占据全球票房市场的主流。根据IMDB数据统计,2009-2020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前30中,好莱坞科幻电影占比高达60%,而且牢牢占据全球票房的前五名,分别是:阿凡达、复仇者联盟3和4、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侏罗纪世界。科幻电影成为美国科幻产业的代表。日本的科幻动漫独具特色,将手绘风格与CG、3D技术融合,在画面和特效设计上融入大量机械场景和工业美学,推出了攻壳机动队、机动战士高达、新福音战士等经典科幻IP,在全球科幻市场中占有重要席位。
中国电影产业自2012年“中美电影新政”后加快发展,2015年票房突破400亿,2018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为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打下基础。2016年-2020年,国产科幻电影出品总计超过20部,以《美人鱼》《流浪地球》《上海堡垒》《疯狂的外星人》最为出名。虽然国产科幻偏向于重视剧情的“软科幻”,但在拍摄和特效技术上仍然取得很大进步,比如《美人鱼》的水下3D拍摄、《疯狂外星人》的外星人的表情、动作捕捉和模型技术,尤其是《流浪地球》的地球灾难和太空场景的特效、太空舱的机械设计等,被公认为“硬科幻”佳作。2020年,国家发布“科幻十条”,着力打造科幻电影产业,提出建立特效电影技术标准,中国科幻电影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科幻电影将文学文本内含的想象力文化,运用现代科技加以直观化、形象化的视觉呈现,追求高超的特效技术、营造极致的视听体验,形成强大的票房市场、粉丝效应和衍生产业。科幻产业2.0,是影视和高科技结合的科幻视听消费时代。
三、科幻3.0: 以高科技应用为支撑的科幻场景消费
科幻3.0代表了科幻产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美国的环球影城将科幻电影中的太空探索、海洋冒险、地球灾难等特效场景运用3D\4D\5D等技术加以再现,将虚拟科幻场景和真实在场体验融合一体,让游客沉浸其中,成为和迪士尼齐名的文旅IP。法国的未来世界,将科学和艺术结合,以探索未来为主题,通过声光电、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科技手段,呈现从宏观宇宙到微观生物的科学世界和艺术想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休闲和旅游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了很多科幻新兴业态。贵州科幻谷、重庆科幻乐园、长春国际影城等科幻主题乐园和园内推出的各种声光电沉浸式演出,为游客提供科幻场景的交互体验;北京的中国科幻大会、南京的蓝星球等科幻赛事和会展活动,展出各种科幻概念、科学艺术设计和黑科技潮品,成为科幻迷的“朝圣地”;还有科幻主题的密室逃脱、剧本杀、餐厅商场在各个城市开花,打造充满科幻元素和炫酷风格的城市新空间。
科幻3.0和高科技的发展契合,更能体现科幻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特征,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高科技的综合应用,设计和开发出多种消费场景,完美呈现粉丝想象和奇观景象,重塑用户体验和消费方式,为科幻产业贡献巨大的发展空间。
四、科幻产业的演进规律:从媒介叙事到场景营造
如果说科幻1.0是故事驱动、科幻2.0是视听体验驱动,那么科幻3.0就是场景驱动。从科幻1.0、2.0再到科幻3.0,科幻叙事元素逐步向科幻场景元素迭代,科幻载体从媒介空间向现实空间延伸。科幻不再仅仅是文本和屏幕世界中的虚拟场景和遥远想象,而是走进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和沉浸体验,在高科技驱动下,实现科幻的“现实化”。
科幻产业从1.0的出版产业、发展到2.0的数字视听产业,进而往3.0的以场景营造为核心的“科幻+”多元产业发展。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创新影响下,科幻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形成以科学精神和想象力文化为内核,以视听工业化生产、高科技应用和服务为支撑,塑造超现实故事世界、视觉奇观和虚拟现实体验场景、创新文化科技消费方式的新兴综合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