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中感受科学世界的乐趣!
“这次太空授课中,我对毛细效应实验特别感兴趣。”10月12日,在“天宫课堂”第三课河南郑州分会场,郑州市第34中学八年级的张梓涵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刚才进行的毛细效应实验不仅让我了解了这个现象,更启发我去思考一个问题:水上升到一定高度以后,它的截面是平的还是凹的还是凸的?”
张梓涵边说边对记者展示了她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她和小组同学根据科学指导手册所记的笔记和做的猜想及推导。“我对物理特别感兴趣,平时自己也会做一些实验。‘天宫课堂’对我的物理学习有很大启发,对知识点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我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物理学家,在物理研究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张梓涵说。
“天宫课堂”下课后,同学们依旧沉浸在与航天员老师交流的激动与喜悦中,三三两两讨论问题、重复试验、补充笔记。“通过航天员的讲解,我感受到科学世界非常宏大,里面充满了无穷的乐趣,让我对科学世界有了更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在郑州市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五年级就读的刘恒卓告诉记者。
“同学们知道宇宙很奇妙,但对宇宙的认识绝大部分都来源于书本。‘天宫课堂’把宇宙的奇妙鲜活地展现在了同学们面前,通过太空和地上的实验对比,让同学们的脑海中产生了科学的碰撞,能够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激励他们长大后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教师金广伟说。
云南大理是此次“天宫课堂”的另一个地面分课堂所在。负责前期筹备工作的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发展促进会会长杨琴媛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一个地方。大理又是一个民族自治州,这里不单有白族,还有多种民族,我觉得这里的同学们更需要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所以我们选择了到大理州来开展这项活动。”
杨琴媛说,她希望通过现场“近距离”的互动,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让同学们能够从小培养一种探索的精神,能够爱科学,同时了解我们国家来之不易的航天载人事业取得的成就,走到今天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付出。
“航天员老师通过‘水球变懒’等太空物理实验,向我们展示了微重力的神奇,我们也通过航天员和科学家配合完成的样本采集任务,体会了天地通力合作的魅力。”参与“天宫课堂”云南大理分课堂的大理新世纪中学高二270班学生张峻浩告诉记者,对自己最有触动的,是航天员老师对他的期望。“一个国家要发展,能够在世界上立足,发展载人航天、持续探索太空奥秘是必须进行的,其中,科技是‘先锋军’。我将向我身边的同学、朋友和家长传播这一理念,发奋学习,将来投身科研事业。”张峻浩说。
“此前的天宫一课和天宫二课我们都看过直播,但是这次在现场感觉完全不一样,感觉很震撼!”大理新世纪中学物理教师杨育婷告诉记者,天宫课堂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师生们将对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有更多的了解,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空天授课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师生,通过课堂揭开了问天实验舱神秘的面纱,也通过对控制变量法和模式植物的学习,对空间植物实验有了更好的认识。
“天宫课堂”来源于传统课堂,又反过来促进了传统课堂的提升。“我们将以这次天宫课堂的学习为契机,细化每个实验项目,并匹配相应的对比实验,制作成特色课程,在学校长期开展下去。多层次、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山东省成武县第一中学副校长张广成告诉记者。
杨育婷说,“天宫课堂”里这些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与生活相结合,必然会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物理不再是“纸上谈兵”。而载人航天的未来,恰恰需要这一代孩子们去接续科学研究事业,探索浩瀚星空,这也为他们未来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方向。
“我来自航天员陈冬的母校,是一名高二的理科生。我非常敬佩陈冬学长,希望未来自己能成为像他一样伟大的航天员,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贡献。”洛阳市第二高级中学的郭豪琪告诉记者。
在“天宫课堂”里,年少的梦想在浩渺的太空绽放,而航天员们播下的科学种子,也悄悄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慢慢开出花来。